1
         
 
1
1
1
1
 

投稿常见问题解读

       本栏目汇编了本刊执行主编结合近年来 JAC 审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下的一些文字。考虑到审稿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新的问题,这些文字将处于随时动态更新状态。建议有意向向本刊投稿的朋友在投稿前有选择性地阅读。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本刊微信公众号在过去几年中曾经发表过一些相似的文字,其中包含了一些涉及到本刊的投稿、审稿原则的内容。如果微信公众号之前发表的文章中提及的内容与本栏目文章中内容相悖,均以本栏目中文章为准。


如何理解和回应本刊初审退稿决定中的主编意见


本刊征稿细则中对本刊的审稿流程做了简单的说明:稿件提交之后,将首先进行 Initial Check 和学术Preliminary Assessment,通过了这两个环节的稿件才有可能进入同行评审 (Peer Review) 阶段。当前,约有半数以上的稿件无法通过前两个环节而被退稿 (我们希望与作者们共同努力,不断降低这一比例)。需要说明的是,Initial Check 和学术Preliminary Assessment 的目的是尽可能缩短稿件的积压时间,使得部分明显不适合于在本刊发表的论文能够及时转投其他期刊。

为便于作者了解本刊的格式审查和学术质量初审的基本原则,这里结合本刊初审退稿决定中的主编意见做一些说明。


对于未能通过格式审查的稿件,在退稿信中可以看到以下一段文字 (未来可能会有文字上的轻微调整,下同):

对于这一类退稿,本刊不提供任何修改建议。导致退稿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英文文法问题较多;稿件编排过于随意;插图和表格质量太差;参考文献格式混乱;电子版补充材料设置不合理;稿件中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细节;等等。这些原因导致退稿的理由是:使稿件美观一些是对审稿人最起码的尊重,同时也是作者科研作风的一种间接的体现;连一篇稿件都无法捯饬得漂漂亮亮,我们很难想象出作者在科研过程中的严谨认真。

作者可以在按照征稿细则的要求对论文进行重新排版后再次提交 (按新稿对待)。在这种情况下,随稿件同时提交的Cover Letter中需要说明前一次投稿时得到的稿件编号,并声明:“作者已经认真阅读了本刊的征稿细则,并按照征稿细则要求对稿件进行了自行的修改”。

再次提交的稿件如果因为仍然未能基本满足征稿细则的要求而被退回,本刊不再接受本稿件的再次修改提交。


对于因查重原因未能通过审查的稿件,在退稿信中可以看到以下一段文字:

对于这一类退稿,本刊不提供任何修改意见,也不提供查重的具体信息 (查重由投审稿系统自动完成),原则上也不接受作者对稿件进行修改后的再次提交。

不排除出现部分论文在实验部分较多引用了之前论文中的文字、部分论文提前在各类预印本网站刊出、部分论文个别段落或章节取自网络上可以查询到的内部资料等原因而导致的查重误判。为避免可能发生的误判,建议作者在Cover Letter中做一些简要说明。


对于内容明显不符合本刊定位的稿件,在退稿信中可以看到以下一段文字:

对于这一类稿件,本刊不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可参阅“哪些内容不适合向JAC投稿”。

需要说明的是,本刊有可能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并结合本刊自身发展需要随时调整定位,一些在以前可以适合在本刊发表的内容在某些特定时期也许就不再适合。敬请谅解。


对于非邀请的综述类论文,本刊原则上不予考虑。在退稿信中可以看到以下一段文字: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本刊欢迎国内优秀学者为本刊撰写综述论文。计划为本刊撰写综述论文的学者请按照本刊征稿细则中的要求提供一个撰写方案 (Proposal),经本刊编委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全文供同行评议。原则上,综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在所涉及的领域中做出了突出工作的学者。本刊不鼓励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综述论文。


稿件在通过了 Initial Check 之后将进入 Preliminary Assessment 环节。在这一环节,执行主编将邀请1 ~ 2位编委 (或其他学者) 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进行初步审查。为了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决定,我们一般只要求评价人简单阅读稿件的摘要和前言,对稿件的创新性和可读性提出评价意见。一些摘要平淡无奇、前言逻辑性较差或者属于作者前期工作的延续的稿件将在在这一环节中被退稿,退稿信中可以看到以下一段文字:

对于中国大陆作者提交的绝大多数稿件,我们都将尽可能在退稿时用中文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供作者参考。

我们将尽最大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Preliminary Assessment环节的评审工作,以便未能通过 Preliminary Assessment 环节评审的稿件作者能够及时将稿件改投其他期刊。

对于部分未能通过 Preliminary Assessment 环节评审、但审稿人认为经修改后有可能基本达到本刊送交同行评审要求的稿件,我们会在退稿信中明确建议作者考虑修改后重新提交的可能性。退稿信中如果没有这样的建议,则意味着本刊原则上不再考虑该稿件的重新提交。


在本刊出现发稿周期 (自录用至见刊) 超过四个月的风险时,部分稿件将可能无法进入 Preliminary Assessment 环节而被直接退稿。对于这类退稿,退稿信中可以看到以下一段文字:

这是一类因为资源挤兑而导致的无奈的退稿,因此本刊原则上不接受作者的申诉。但是,不是被逼无奈迫不得已,本刊原则上不以这一方式退稿。


 

 

   
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371号     京ICP备050827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