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投稿常见问题解读

       本栏目汇编了本刊执行主编结合近年来 JAC 审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下的一些文字。考虑到审稿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新的问题,这些文字将处于随时动态更新状态。建议有意向向本刊投稿的朋友在投稿前有选择性地阅读。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本刊微信公众号在过去几年中曾经发表过一些相似的文字,其中包含了一些涉及到本刊的投稿、审稿原则的内容。如果微信公众号之前发表的文章中提及的内容与本栏目文章中内容相悖,均以本栏目中文章为准。


如何写好论文的摘要


打开Web of Science查找文献时,扑面而来的大都是具有如下常规格式的摘要:

(本文) 采用用了一种 (常规的) 方法制备了一种 (可能也是常规的) 材料,用了一些 (常规的) 测试手段测试了这种材料 (常规的) 性能,得到了一些 (常规的) 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材料适应于某种应用。

这种格式的摘要确实适合于很多的期刊。但是,对于目前需要从上千篇投稿中选择百来两百篇发表的JAC 来说,这样的摘要原则上是不接受的,理由很简单:这样的摘要对本刊的读者来说没有吸引力,对本刊的发展来说是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JAC来说,我们希望的摘要大致应该是这样的:

  • 首先用最精炼的语言描述本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其次用稍微不那么精炼的语言描述本研究的内容,尤其突出本研究的与众不同之处
  • 然后用精炼的语言介绍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与前人工作相比所取得的进展,比如性能的提高、比如工艺的改进、比如理论的拓展等等)
  • 至于一些常规的众所周知的实验手段、实验结果,其实大可不必占用摘要有限的篇幅

上述对论文摘要的要求是早些时候我在一篇题为“摘要是论文成败的关键”的微信公众号小文中提出的。于是,在最近收到的一些稿件中,摘要就变成了以下这些样子: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因此(本文) 采用用了一种 (常规的) 方法制备了一种 (可能也是常规的) 材料,用了一些 (常规的) 测试手段测试了这种材料 (常规的) 性能,得到了一些 (常规的) 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材料适应于环境污染领域的某种应用。”

掺杂可以改善材料的XX性能。因此(本文) 采用用了一种 (常规的) 方法制备了一种 (可能也是常规的) 材料,用了一些 (常规的) 测试手段测试了这种材料 (常规的) 性能,得到了一些 (常规的) 结果,结果表明掺杂改善了这种材料的性能。”

... ...

我不知道这些作者是不是因为我的那篇题为“摘要是论文成败的关键”的小文而被迫加上那些红色文字的。但是不管如何,那些红色文字显然不是“描述本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的“最精炼的语言”,而仅仅是一顶借来的大帽子。戴上这样的帽子真的还不如不戴,戴多了可能真的就造成了环境污染,真的就成为了反面意义上的掺杂改性。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个广告词:赤水河畔诞生了两大酱香白酒。每每看到这个广告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并没有在广告中提到的“其中之二”,而作为“其中之一的”红花郎就成了我怜悯的对象。其实,类似以上格式的摘要效果和这个广告是有点相似的。既然“成为了热点”或者“共识”,后面所提及的事情的珍贵性就大打折扣了。


撰写摘要,作者首先一定要很深刻地理解自己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然后恰如其分地用一句话将这个目的和意义在摘要中描述出来。一个理想的摘要大致应该是这样的叙述顺序:要解决什么问题 (必须是一个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解决的小目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研究中发现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结果)、为什么能解决 (新方法、新思路、新结果背后的新机理或没有得到应用的旧机理)。

简单地说,如果你确信你的研究结果对于本刊读者具有吸引力,那么在摘要中就应该把这种吸引力体现出来。

比如说:关于XX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始终未能获得超过超过某一数值的某一性能,严重限制了该材料在XX领域的应用。本文通过某某掺杂获得了某一数值的某一些能。研究表明: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背后有XX机理的作用 (这里不包括XX的领导、XX的支持以及个人的一点努力)。

又比如说:优异的某性能是某某应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本文发现了一种新材料,表现出了比现有其他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而导致更为优越性能的背后是XX机理的作用 (这里不包括XX的领导、XX的支持以及个人的一点努力)。

这样的摘要让读者一目了然:为什么要做、如何去做、为什么要如何做,这些关键问题都一一说清楚了。这才是一篇有深度有温度也有风度的摘要。

当然,上面的两个例子原则上只适合于具有重大突破的研究工作。对于大多数具有“毫米级”或“微米级”突破的工作来说,摘要则可以这么来写:

比如说:关于XX材料的XX掺杂的研究存在XX问题 (比如说性能低、比如说机理不明确、比如说研究的掺杂范围窄......)。为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提高性能、明确机理、探索更宽范围),本文进行了XX研究。研究发现性能明显提高或者机理明确了或者在某个掺杂范围出现了新现象。这些发现的背后是因为XX因素发挥了作用,云云。

只有这样写,读者 (尤其是投稿后的第一读者) 才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以及作者通过这项工作得到了哪些与众不同的结果。


很多作者喜欢在摘要中罗列出一大堆的测试技术。当然,这不能全怪作者,毕竟他们读到的很多摘要确实也罗列出了一大堆的测试技术。前行后效,无可厚非。但是,仅仅凭借一些常规的先进测试技术是构不成一篇高水平论文的,因此也就很难在貌似高水平名义上已经高水平但是很多人并不认为是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所以,我个人的建议,除非某一项测试技术确实在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必须写进摘要之外,其他的技术能省就省吧,毕竟谁都知道XRD可以测定晶体结构、TEM可以观察显微结构。极端情况下,省去这些细节甚至还可以遮丑:我就曾经在某一篇稿件的摘要中读到过"用 Berkovich 压头进行纳米压痕实验测定了Vickers硬度"这样的句子。

很多作者还喜欢摘要中罗列出一大堆的实验数据,比如说材料的某某性能是多少某某性能又是多少。摘要中不是不能列出数据,关键的问题是所列出的数据到底想要发挥什么作用。出现最多的写法是在列出一大堆性能数据后便信誓旦旦地指出:这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材料具有作为什么应用的前景或者满足什么应用的要求。如果真的唯一具有应用前景的材料,列出一些数据来是应该的;但如果只是众多具有同样应用前景的材料中的一种,读者更关心的可能不是数据,而是研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如果真的是通过别人从来没有报道过的手段 (包括掺杂、包括工艺、包括新组成、包括新结果) 获得了新的性能,其实摘要的着眼点应该是在“手段”而不是“数据”,除非“数据”真的很吓人。至于那些仅仅局限于“满足应用要求”而进行的研究,如果不是“特别满足应用要求”,建议就不要投JAC了,有很多其他的期刊其实很是欢迎这类论文的。

除了数据,还有一些描述常识性知识的句子也是要尽可能避免在摘要中出现的,比如说“晶格常数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比如说“晶粒尺寸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又比如说“非氧化物的氧化导致了性能降低”、“裂纹偏转导致了韧性提高”等等等等。毕竟论文不是工作总结,总是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的。不把更多的笔墨用于描述“与众不同”,而把大量众所周知的事实列在摘要里,至少对作者的个人形象有点不利:列出这些众所周知的事实,到底是作者觉得读者不懂呢还是因为作者就认为这是新发现?同样,如果摘要中充斥着这类句子,这样的论文也没必要投给JAC了,毕竟我们的版面实在有限。


说到底,摘要就是要把作者自认为得意的新发现简要地介绍出来。

  • 首先,“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破旧”才能“立新”。因此摘要既要说明“旧”为什么需要“破”,也要说明“新”如何“立”。
  • 其次,既然是得意的发现,自然就有得意的理由,摘要就要用一种合乎逻辑的顺序把得意的理由叙述出来,与民同乐是一种美德。
  • 第三,论文中的内容不可能每一点都值得作者自鸣得意,那些没必要自鸣得意的内容就没必要写进摘要了。

   
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371号     京ICP备05082739号